100元5小时上门服务内容_全国空降24小时服务联系,500元快餐4小时不限次数,同城300快餐不限次数

首页 临床学院详细

第326期晨读丨神经外科中心神经外科病区罗雪副主任医师讲解《微创时代-内镜技术在神经外科的应用》

2025-08-13 15:26临床教学部

813日,326晨读会由我院神经外科病区副主任医师罗雪作学术交流,他以《微创时代--内镜技术在神经外科的应用》为题,介绍神经内镜在神经外科的应用知识,提高肿瘤手术全切率、缩短住院时间、改善患者生活质量、减轻家庭和社会负担。

神经内镜在神经外科的应用已形成完整的诊疗体系,其微创、精准的特点彻底改变了传统神经外科手术模式。

一、临床应用全景1. 颅底外科领域 经鼻颅底手术:垂体瘤(全切率提升至90%),颅咽管瘤(内镜下视神经?;こ晒β?/span>85%),斜坡脊索瘤(三维导航辅助全切),关键技术突破:鼻中隔带蒂瓣重建技术(脑脊液漏率<5%),多普勒实时血管定位。2. 脑室系统手术梗阻性脑积水三脑室底造瘘术(成功率92%)透明隔造瘘术;脑室内肿瘤:丘脑胶质瘤活检(诊断准确率98%); 侧脑室肿瘤切除(神经功能保护率提升40%)。3. 脑血管疾病高血压脑出血:辅助血肿清除(清除率88% vs 开颅65%)超早期手术(6小时内)功能恢复优良率提高35%;动脉瘤:内镜辅助夹闭(深部动脉瘤可视化提升),血管搭桥术中评估4. 脊柱脊髓领域椎管内肿瘤:全内镜下切除(切口<2cm),神经根减压可视化Chiari畸形:内镜下寰枕减压。

二、技术革新矩阵1.影像技术革命4K/3D内镜系统(分辨率3840×2160),荧光导航(5-ALA肿瘤显影),增强现实导航(误差<0.5mm)2. 器械创新智能吸引系统(压力自适应),微型超声骨刀(直径3mm),可转向双极电凝;3. 人工智能实时解剖识别(准确率95%),手术路径优化算法,并发症预警系统

三、未来发展方向1. 纳米内镜技术,直径<1mm的可弯曲内镜,靶向药物递送系统;2. 机器人手术系统自由度机械臂触觉反馈系统;3. 分子影像导航肿瘤特异性荧光标记实时代谢监测。

神经内镜的优势:微创(小切口、减少脑子的牵拉)高清视野(尤其深部级死角区域), 术后恢复快、住院时间,多功能集成(吸引、电凝、成像一体)。神经内镜的挑战:学习曲线长,需专门培训,狭窄空间操作受限,器械宜互相干扰出血控制难度高于开颅,部分病变仍需联合显微镜或开颅。

神经内镜技术正在重塑神经外科诊疗范式,其发展呈现三大趋势:操作极限微创化(切口<1cm)、手术全程智能化(AI实时决策)、治疗功能多元化(诊断-治疗-康复一体化)。临床医师需建立"三维能力":精细解剖认知、器械空间操控、多模态信息整合,才能充分发挥这项技术的革命性价值。

 

个人简介:

 

 

罗雪 神经外科副主任医师

遵义市医学会神经外科分会委员

遵义市医学会创伤外科分会委员

主持市级科研项目1项,参与省、市级科研2项,发表论文多篇;曾先后多次在重庆、上海等神经外科中心进修学习。 

擅长:神经内镜下面肌痉挛、三叉神经痛、颅内肿瘤、脑积水等神经外科疾病手术治疗,擅长重型颅脑损伤的诊治。

 

神经外科病区简介:

科室现有医护人员27人,其中主任医师2名、副主任医师6人,博士1人、硕士5人(其中护理1。目前科室编制床位45张,常规开展了重型颅脑损伤、颅内肿瘤、各种脊髓肿瘤、功能神经外科(面肌痉挛、三叉神经痛、癫痫)等一系列本专业高难度手术。承担着本地区科研、教学以及急、危、重症病人的救治工作,先后派人到北京天坛医院、宣武医院、上海华山医院、上海中山医院、第三军医大学附属医院等医院进修学习。神经外科全体医护人员将以饱满的热情、高尚的医德、精湛的医技、优质的护理,全心全意为广大患者提供最及时、高效、满意的服务。

神经外科常规开展的主要诊疗项目:

1.颅内肿瘤及椎管内肿瘤手术治疗(目前已开展的锁孔微创、神经内镜手术治疗颅内肿瘤取得了很好的疗效)。

2.各类型颅脑损伤的救治,尤其在重型颅脑损伤方面,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。

3.颅颈交界区畸形、脑积水的手术治疗。

4.三叉神经痛、面肌痉挛、癫痫等功能神经外科疾病的手术治疗。

 

一审丨何玉龙

二审丨毕云霞

三审丨谭薇

 

更多我院平台二维码